理论探讨丨宁远县委书记胡勇刚: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共同富裕
发布时间:2022/09/15 22:20:04   来源:新湖南   编辑:吴方明

农村集体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方向,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这是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正确方向,也是新时代农村集体经济重整行装再出发的动员令。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强化政治、思想和行动自觉,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走好共同富裕之路。

坚持党建引领,激发“雁阵效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实践证明,在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取得成效的众多集体经济村庄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就是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农村党组织,有一个有本事、有干劲的带头人。但当前,“能干的不想干、想干的干不了”,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普遍面临“人难选、选人难”问题,必须抓住主要矛盾,靶向治疗、精准施策、补齐短板。

畅通渠道选准人。坚持“好人治村、能人强村”,打破行业、身份、地域限制,大胆选拔懂经营、会管理、能致富的乡贤能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把农村作为人才成长的“首发站”,大力实施“创业书记”培育计划,探索推行“兴村特岗”,联合高等院校定制培养“专业村干”,签订相关协议,毕业后由组织部门统一调配到农村工作,选准配强集体经济“领头雁”。

学需对接强本领。坚持“请上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依托国内知名院校、各级党校,举办村党组织书记集体经济专题班,紧扣产业培育、股权设置、风险防御等重点内容开展专题培训,提升经营能力、服务能力和投资能力。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探索推行“先给舞台、再给位子,先当配角、再当主角,先挑担子、再给身份”的递进式培养模式,让村干部真正成为堪当时代重任的高素质经营者。

双向激励增活力。实行“胡萝卜+大棒”双向激励,一方面,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村干部年度考核和班子任期考核的主要目标,探索村党组织书记“基本报酬+绩效考核+集体经济发展创收奖励”的薪酬制度,以考核促使村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集体经济上。另一方面,出台村干部正向激励、赛马比拼、容错纠错等机制,打消村干部求稳怕乱的思想包袱,增强主动担当、主动发展的意识。

坚持路径引导,开出“致富良方”

找准产业方向、选好发展项目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更是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面临的现实问题。一些地方尤其是后发地区,发展资源先天不足,发展能力总体偏低,发展层次参差不齐,产业选择艰难,大多处于“不会干”的困境。破解难题、走出困境,必须坚持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一阵风。

做实发展规划。产业兴旺,规划先行。要强化“大规划、大产业”思想,推动各地组建专业团队,或聘请专业公司,对辖区集体经济进行全面调研和分类评估,并聚焦资源、物业、产业、服务、旅游等“五型经济”,采取“一村一规划”的方式,选准发展路子和产业项目,并做好后续长期培育,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强化农民主体。农民是推动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的行为主体,也是受益主体。发展乡村产业,必须把农民主体性体现在发展的各个环节,防止出现“干部在干、村民在看”“政府主动、农民被动”“企业赚钱、农民保底”的现象。要充分尊重并引导农民的意愿,给予农民发挥主体作用的空间,让农民“唱主角”。要坚持利润让给农民,成本回归集体,大幅度提高农民在第一次分配中的比例,让农民利益最大化,实现集体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同向而行。

注重稳步推进当前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面临着产业可持续性和同质化两个难题。同质化的结果,产业本身很难盈利。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必须重点解决产业发展同质化问题,不能一窝蜂地跟风建设。一方面,要提倡错位发展;另一方面,可推行联片发展,对地域相邻、资源优势相似、主导产业相同的村,支持抱团联合发展,形成规模效益。

强化对口帮扶。发展集体经济既要政策扶持“强身”,又要基层减负“瘦身”。特别是在政策扶持上,要保“口粮”,强化财政扶持,各级财政要持续统筹安排补助资金,每年重点扶持一批村班子力量较强、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和实践经验的村,尤其对村集体兴办或参股的光伏发电,在收购时要给予政策倾斜;要奖“新粮”,用活土地政策,各地应将不低于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5%用于新农村建设,并优先安排村集体物业用地,允许村集体承建农村中小型项目,鼓励将财政补助转化为村集体股份。

坚持特色引路,打造“金字招牌”

不同地区农业发展水平差距很大,资源禀赋也千差万别,各地要牢固树立“特色就是品牌,品牌就是效益”理念,充分挖掘和利用资源优势,做强产业、带富群众。

靠人才兴村。人才是集体经济发展的生力军。针对专业人才匮乏问题,由省市县统筹摸底后,对接高校、科技院校,精准选派科技特派员和人才团队,帮扶村集体经济发展。借鉴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经验,支持有条件的村聘请职业经纪人运营。充分利用本土人才服务桑梓的情怀,充分挖掘本土人才优势,建设一支“铁打”的技术服务队伍。

靠旅游带村。鼓励具有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田园风光和自然景观的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创办文化旅游经济实体,发展乡村旅游项目。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契机,依托“景区带村”,采取“旅游公司+”“能人大户+”“庭院经济+”等发展模式,兴办农家乐、渔家乐、度假村、采摘园等乡村旅游项目,注重将集体产业作为景点来打造,将农产品作为旅游商品来开发,多方位拓展集体经济收入渠道。

靠品牌富村。积极构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格局,优化整合农村专业合作社,开展产、购、销、加工一条龙服务,拉动产业链条,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把多种经营与规模发展结合起来,指导村级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注册商标、认证“三品一标”,改造提升低效分散产业,推动农业品种向农业品牌发展,提升村集体经济的实际效益。

坚持机制引航,管控“产业风险”

干事业就会有风险,在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过程中,经营收益与经营风险是相生相伴的。长期以来,群众对发展集体经济存在“三怕”:“怕资金入股有去无回、怕土地入股得不到分红、怕合作社赚的钱装进村干部腰包”。群众“三怕”归根结底在于对产业发展风险的担忧,只有尽量规避风险,才能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开展村企联合。做大做强,必须靠大靠强。要整合财政扶持资金和银行借贷资金,探索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四联三扶”(联支部、联企业、联合作社、联农户,财政扶、金融扶、社会扶)发展模式,实现村集体、个人、企业三方利益联结、风险共担,提高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抵御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能力。

规避产业风险。探索建立经营风险防范机制,确定集体经济项目,必须充分论证,提出具体风险防范措施。探索建立特色农业保险,借鉴贵州、浙江等地的经验,撬动商业保险进入农业领域,把财政保险补助与商业性保险结合起来,最大限度降低村集体和群众损失。探索建立投资风险防范机制,鼓励村集体将各类扶持资金转化为土地使用权、设备、厂房、商铺、房屋等固定资产实施参股,控制投资风险。

强化监督管理。要从机制入手改进群众监督,建立省市县三级联通的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信息平台,让村集体物业资产在阳光下接受群众监督。要从制度入手严格“三资”管理,规范租赁合同管理,对租赁合同时间过长、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等不合理合同重新签约,对拒不履行合同约定的企业主限期收回资产;严格执行“村账乡代管”“四议两公开”等制度,为村级资金再加“一把锁”。要从审计入手加强干部监督,把巡视巡察向村级延伸,坚决防止侵占、挪用、截留集体资金等违法违纪行为。

一审:吴方明

二审:严万达

三审:戴  勤

永州要闻

湖南新闻

区县风采

永州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