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县城现存500余年老街依然繁衍生息
发布时间:2017/01/13 10:48:21   来源:永州新闻网   作者: 唐建国 张华兵 唐昌球   编辑:龙硕

  永州新闻网讯(通讯员 唐建国 张华兵 唐昌球)江华瑶族自治县城内老街是沱江镇老城区的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子,但在500年前,这里是沱江建城的起点,是江华县城最老的一条街。

  据《江华县志》和《穿越萧贺古道》记载,江华自唐朝武德四年(621年)置县以来,县治一直设在今沱江镇老县村。这里土地平旷,地形开阔,但无险可据,易攻难守。明朝天顺年间,受广西大藤峡瑶民起义影响,江华瑶民起义时有发生,侵扰县城。天顺六年(1462年),“钦命迁县”,移县治于黄头岗(今沱江镇)。“包砌以石,覆以串楼。立东西南北四门,上建谯楼。”而县城的中心,就在今天的城内老街。

  500多年过去了,如今漫步沱江街头,天顺年间的沱江城几乎无迹可寻,但留下的几个地名,仍标识着曾经的古城格局:城内老街为中轴,四向分别是县衙门、南门口、西门街和东门街。今天的县城以长征路为界划分新城老城,但在老辈人心目中,过了南门口,城内老街这一片才算“城里头”。街北端尽头的旧县衙现已成为百年老校园江华二中的一部分,仅残存一段老城墙,和一座清朝同治四年(1865年)由旧学宫改建而成的江华文庙,记录着这座小城的历史。

  老街上的一口长寿井,是建城之初就开凿出来。井在街头陈家屋旁,与南门口的“大井眼”、解放路的“新井眼”相对应,人们习惯称之为“小井眼”。小井眼其实并不小,三尺见方,两丈深,青石砌成,加上青石坪台约有20来个平方。论长寿却是名副其实,据井旁树立的清代石碑《重修长寿井序》记载:“自明天顺迁城来之,肇有此井也。家斯土者,往来受福。”井水从地层深处的石隙间涌出,冬暖夏凉,清澈甘甜,堪称天然矿泉水,饮之者健康长寿。至今老街上居住十多个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个个精神矍铄。

  曾几何时,井边的青石坪台就是老街的社交中心,朝夕担水的、洗菜淘米的、浆洗衣物的,笑语喧哗,家长里短,在这里聚集、传播、扩散。随着时代变迁,年轻人走向外面更精彩的世界,老街和老井都显得有些冷落。那被一代代市井平民生活打磨得清幽泛蓝的青石板护栏坪台,和清浅却五百多年不曾干涸的一眼井水,仍在无言地诠释着“乡井”一词的涵义。老城墙脚下,一代代人在长大,变老,逝去。只有城内老街上这口五百年的老井,井水依然清澈纯净,滋润这片乡土的百姓人家,薪火相传,繁衍生息。多少从沱江老街走出的游子,一提起“乡愁”,就想起那泓已融入血脉的古井甘泉。


永州要闻

湖南新闻

区县风采

永州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