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当代永州农村的风情画卷——唐曾孝长篇小说《金鸡梦》研讨会纪要
发布时间:2014/11/04 16:00:19   作者:田人
   11月2日,由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唐曾孝长篇小说《金鸡梦》研讨会在湖南科技学院举行。唐曾孝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作家。永州文艺界部分文艺评论家、作家和学者胡宗健、陈仲庚、刘翼平等出席研讨会。与会者对唐曾孝先生年逾八旬仍文思热涌、笔耕不辍的创作精神深表钦佩,对《金鸡梦》的主题、题材及艺术诸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小说所表现的“金鸡梦” 是中国梦的一部分的主旋律主题予以很高评价,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发表的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进行了研讨发言。大家认为,《金鸡梦》作为一部反映永州当代农村生活的现实主义力作,是第二部“山乡巨变”,值得认真阅读学习。研讨会上,共发表论文11篇论文。

  《金鸡梦》以中国农村变革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背景,热情讴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但作者并不期许农民在土地上刨食,而是鼓励农民离开土地谋致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之后,农民成了“自在王”,也成了致富狂。《金鸡梦》里的主人公三次进城谋发展,所揭示的思想表面看来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带来的变化,而深层意蕴则是中国农村被城市化的深刻变革这个中国近三十来的发展必然。市评论家协会主席陈仲庚说,《金鸡梦》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深远的历史厚重感,更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作品还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中国农民致富的千古梦想以及实现这一梦想的艰难性。

  市作协主席刘翼平认为,《金鸡梦》展示了中国数十年间,中国农民为发家致富所遭遇的苦难、实惠、发展,和中国农民经历的批判、斗争、突围、崛起的种种历史事件,通过人性较量的描绘,将中国农村改革的历史画卷,鲜活地展现了出来。

  文学评论家周甲辰在《金鸡梦》研讨会上,对这部小说给以很高评价,他说,唐曾孝先生的这部作品表现了传统农民世代传承的发家致富梦想,书写了新时期农民圆梦过程中的不同选择与酸甜苦辣,蕴含着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艺术风格独具,堪称农村题材领域里的佳作。

  熟悉唐曾孝先生的作家王金梁称,唐曾孝为反映这场农村改革,为掌握农民在这场气势磅礴改革中所走过的历程,他曾背着日常生活用品到农村体验生活,走村串户,到屋场地头和农民聊天。当他听说有个叫“御印岭”的地方有几户人家走上了致富路,他便跋山涉水到那里采访,途中摔伤了颈脖子,头部也划破了皮,住进医院缝了针,还用石膏板固位“绑”了半个多月。伤势略有好转,他又带着“颈托”埋进原始材料的搜集与整理工作之中。凭这个韧劲和毅力,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他终于完成了《金鸡梦》这个长篇小说的创作,令人钦佩。

  市作协副主席杨金砖动情地说,唐曾孝的这部作品充满了“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使命,洋溢着对当下改革时代的歌赞和对底层社会的关注。正是由于唐曾孝先生坚持写作的人民性,他的目光始终关注人民,他的笔触终始立足于人民,他的情感始终联系着人民,思考着人民的思考,冷暖着百姓的冷暖。因此,对当下社会变革的每一个进程,每一次潮涌,都激起他艺术的灵感和创作的冲动,让他生命不息,创作不止。

  评论家杨增和在发言时说,《金鸡梦》用现实主义手法真实地还原了湘南自然风貌和乡风民俗,底层农民的生存状态,素朴的情感和人生理想。实际上《金鸡梦》即中国梦的一部分。中国梦是国人对共同命运中凝聚的感情和力量的表达,也是普通个人对希望和追求的表达,作品达到了主流意识形态与民间叙事的融合,拓宽了文学反映当下农村生活的现实主义表现的领域。

  湖南科技学院中文系主任潘雁飞认为,唐曾孝先生的《金鸡梦》是属于一种多元掘进式的新世纪的农村题材小说,是他十年乡下体验生活的结果,整部小说结构恢弘,意蕴深厚。小说里由于故事套着故事,充满奇、特、怪、趣的特点,在充满乡村烟火味中,令人读来兴味盎然,又耐人咀嚼。

  评论家谷显明称,《金鸡梦》构筑的是对中国农民现代化语境下的审美想像,书写的是中国大地上农民儿女的苦难历史。在新世纪之初的时代背景下,很多乡土作家偏爱于底层苦难的书写,而对改革开放后中国乡村大地发生的变化却有些熟视无睹,对大包干、自由王、万元户、发家致富、进城出国等时代符号则鲜有人问津。然而,唐曾孝先生却对这类题材有着强烈冲动,而且其视野和气魄豪迈,让人刮目。

 1  2 [下一页]

永州要闻

湖南新闻

区县风采

永州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