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
发布时间:2014/10/23 00:00:00   来源:中国永州新闻网   作者:陈松柏
   过了中秋,妈妈就是八十九岁高龄的老人了,却依然耳聪目明、腰不弯、背不驼,走起路来稳稳当当,十多斤的东西提起就走,自己的衣服、被子,一直是自己拆洗晾晒,还能做针线活,连擦桌、拖地、洗碗、涮筷都已成了妈妈的专利。妈妈总是乐呵呵的。和年轻时一样,总有一身使不完的劲。我小的时候,妈妈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就是:“气力是用不尽的,凡事都要勤快、吃苦。”俗话说:“勤快、勤快,有吃有卖,懒惰、懒惰,又苦又饿。”这话虽“土”了些,但实在,道理深刻,这也是妈妈赠给我的一笔财富吧。我一直默默地牢记着妈妈的话。

  上初中时,寄宿在学校里,每个星期六下午要走十二里公路回家背一次米和菜,保证下一周不饿肚子,每次拿的菜都是妈妈腌制的剁辣椒或豆子酱之类的咸菜,用一个约五百克玻璃瓶装上,这样,菜放得久些,不会很快就馊。十三、四岁的我正是长身体的年龄,二、三两米一餐的饭加上咸菜,根本不够吃,白天饿得发晕,晚上饿得睡不着觉。班里五十多个同学,由于受不了这样的苦生活,一年下来有半数以上就中途辍学了。每次听到我回家说起这些,妈妈总是鼓励我、安慰我,告诉我“咬咬牙”就过去了。记得有一次,妈妈为了帮我改善一下伙食开开荤,利用中午时间到河里捞了几个虾公和螺蛳,结果,第二天晚上在村里开会批斗了一场。几十年过去了,妈妈还经常说起这件事。

  每年农忙、暑假、“双抢”季节,我都主动参加生产队的劳动,为家里赚点工分,生产队长也早早做了特别的安排:“丙妹仔,叫松柏到我这组来做事,这孩子勤快、吃得苦、有出息。”十五岁那年初中毕业考试,我考上了广州军区通信兵学校,这在我们偏僻的山村也算是一件大事吧,村支书、村长和村秘书拿着录取通知书高高兴兴直奔我家,还未进门就高喊:“巨朝哇,你屋里祖山开拆了,你儿子考上军官学校了。”一时间狭小的堂屋里挤满了道贺的人,不知怎的妈妈却并没有出来招呼“客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喜讯懵住了,呜咽着嗓子,眼泪齐刷刷地滚落下来,索性一个人躲在灶屋大哭起来,我知道妈妈不是真哭,那是高兴啊,是收获后的喜悦。这大概算是儿女们奉行妈妈的教导收获的“第一桶金”吧。

  妈妈生养了我们姊妹八个。妈妈因娘家贫困,无法养活众多孩子,妈妈十二岁时,就“嫁”给了与她同龄、三岁就失去父亲和母爱的孤儿——我的爸爸,开始了艰难而又漫长的人生旅途。我三岁的时候,爸爸因一场大病,无钱治疗,丧失了部分劳力,家庭生活的重担就压在了妈妈的肩上。在当时是“大跃进”、“人民公社”靠工分吃饭的年代,病弱的爸爸只能在生产队当当保管员,看看仓库,打打杂,一天拿到六分妇女劳力的工分。妈妈虽然身体瘦小,但做事勤快、麻利、又能吃苦,能拿到比男正式劳力仅少一分的工分,当时两千多人口的村里,妈妈被称为三个女能人之一。妈妈一直奉行着“勤快、吃苦”的信念,十分艰难地把我们姊妹八人拉扯成人,这其中的酸甜苦辣,谁解其味!如今,妈妈的这些儿女们个个事业有成,儿孙满堂,分居在湖南、广西、云南、贵州。妈妈八十岁那年,儿女们为了感恩妈妈,让妈妈坐上了飞机,出了趟国。环境条件的改善,生活品味的提高,却没有改变妈妈勤劳俭朴、吃苦耐劳的美德。几年前,儿孙们细心地发现,原本是满头白发的妈妈,头发的根部却出现了一片青色的黑发。电信大院的人都“笑”妈妈返老还童。妈妈却酣然一笑:这还不是世道好,儿孙们孝顺得好呗!

永州要闻

湖南新闻

区县风采

永州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