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传不如身教:教学魅力的密码解读
发布时间:2016/04/26 11:07:18   来源:永州日报   编辑:郭小兰

  “学生虐我千百遍,我待学生如初恋”一语,说出了学习者的顽劣和教育者的无奈与执着,也说出了教育者教育方法的重要性。然而我以为,所有的教育方法都属于雕虫小技,与其强调教育方法的重要,还不如强调教育者的人格魅力与专业知识;正如真正的武功高手,常常是无招胜有招。最好的教育方式,也许不一定是无言之教,但一定就像《春夜喜雨》中所描绘的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换句话说,教与学的方法与技巧,完全没有必要设计得那么高端与复杂。原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指出:“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粮食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的学习。”什么是教学?斯卡特金告诉人们:“简简单单地教,轻轻松松地学。”

  无论课堂教学方法有多少、有多时尚,其实都可以归纳为一种:言传身教。用什么教学语言教学,用什么教学手段展开,确实是一门值得研究的学问;但是,就教学效果而言,身教重于言教:言传只是手段,身教才是根本。

  身教,首先体现于教师的人格魅力。有道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现代教育家夏丐尊谈到他的老师——著名教育家、艺术家李叔同的时候说:“李先生教图画、音乐,学生对图画、音乐看得比国文、数学等更重,这是有人格做背景的缘故。因为他教图画、音乐,而他所懂得的不仅是图画、音乐;他的诗文比国文先生的更好,他的书法比习字先生的更好,他的英文比英文先生的更好。这好比一尊佛像,有后光,故能令人敬仰。”

  身教,要求教育者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韩非子》中记录了一则家庭教育故事:“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文章的大意是说: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她的小儿子哭闹着也要跟着去。曾妻便哄儿子说:“你回去,等着我回来杀猪让你吃肉。”她刚从街上回来,就看到曾子真的要杀猪,她急忙阻拦道:“我只不过是跟孩子说着玩,哄他的。”曾子说:“跟小孩子是不能开玩笑的。孩子年幼没有知识,处处会模仿父母,听从父母的教导。今天你欺骗他,就是教他学你的样子骗人。做母亲的欺骗自己的孩子,那孩子就不会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教育孩子的好办法啊!”于是,曾子杀了那头猪,煮了肉给孩子吃。

  曾子是孔子的早期弟子,被后世尊奉为“宗圣”。曾子有句名言:“君子执仁立志,先行后言,千里之外皆为兄弟。苟是之不为,则虽汝亲,庸孰能亲汝乎!”意思是说:君子坚持仁爱,坚定志向,先做后说,那么,千里之外的陌生人都会成为兄弟。如果不这样做,那么,即使是你的亲人,又怎么会亲近你呢?

  在这则故事中,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别看杀了一头猪,让自家的眼前利益受损,但从教育子女的长远利益看却是大有益处。后来的《苏氏家语》评价说:“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怒,所能然者,生而善教也。”

  身教,还要求教育者慎独。东汉人杨震调任荆州刺史,路过昌邑的那个晚上,他曾推荐的荆州秀才——当时担任昌邑县令的王密,带了十斤黄金去拜见老师杨震,杨震问他:“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这是怎么回事呢?”王密不以为然地说:“这么晚了,没有人能知道这件事!”杨震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人知道?”王密羞愧地带着黄金回去了。

  再说一个“陶母封鱼”的故事。晋朝人陶侃的母亲湛氏,被尊为中国古代“四大贤母”之一。陶侃小时候家里很穷,但湛氏很注意对他的品德教育。后来,陶侃做了一个小吏,有一次他利用负责管理鱼塘之便,弄到了一坛好的咸鱼,让人捎给了母亲。陶母见后,立即封好了咸鱼,派家人原物送回,并写了一封信责备他说:“你作为一个官吏,却拿了公家的财物给我,不但不能使我满意,反而增加了我的忧虑啊!”此后,陶侃牢记母训,清廉正直,忠于职守,后来官至征西大将军、荆江两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等要职,成为东晋初期的重臣之一。

  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教育者自身品格端正,注重自我完善,浑身充满着人格魅力,不用多说,学生自然会像向日葵一样向往你、效仿你;如果教育者专业精通、率先垂范、努力进取,浑身充满着智慧的光芒,学生自然会心服口服地成为你的“铁粉”。这样,无论是你的课内,还是学生的课外,都会轻轻松松地成为了你的高效课堂。


永州要闻

湖南新闻

区县风采

永州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