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农家“孝为先”
发布时间:2015/07/11 20:27:00   来源:华声在线-湖南日报   作者:邹仪 刘跃兵

    湖南日报记者 邹仪 刘跃兵

    通讯员 李志钢 何顺

    今年55岁的汪福元、52岁的寸香荷夫妇,是祁阳县文明铺镇松林湾村2组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他们把孤老郑如福接到家里生活,30年如一日照顾体贴入微。郑如福今年已经104岁了。

    他们的善举不仅影响着孩子们,还成为村里的榜样。7月上旬,记者走进这个家庭进行采访。

    孝顺是由父母“遗传”

    汪福元还没出生,爷爷奶奶就已经去世。但父亲汪卓生、母亲张竹英赡养外婆的点点滴滴,在汪福元夫妇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1975年,汪福元70岁的外婆受不了北京的气候,从在北京工作的儿子家回到家乡独自生活。汪卓生见状,主动把岳母接到家中照顾,一起生活了14年。

    汪福元清楚地记得,父母想着法儿给外婆改善伙食,一家人经常半年见不到腥荤,而外婆碗里却隔三差五能见得到肉。父亲外出喝喜酒,宴席上肉食舍不得吃,用菜叶包好,拿回来给外婆“打牙祭”。

    外婆行动不便,父母经常扶着外婆四处串门,排遣寂寞。这时已经嫁到汪家的寸香荷注意到一个细节,公公婆婆每次扶外婆坐下,总要等外婆坐稳了,询问再三后才松手。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1985年,汪福元、寸香荷作出一个惊人的举动,把村里的孤老郑如福接到家中生活。原来,汪福元曾拜郑如福学过吹拉弹唱。1985年,郑如福已经74岁,一个人生活不便。于是,汪福元和妻子商量:“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郑师傅年纪大了,我们把他接过来一起生活吧。”寸香荷二话没说答应了。

    1985年开始,汪福元家有了4位老人:外婆、父母和郑如福。汪福元、寸香荷对郑如福格外照顾。一次,郑如福想吃蘑菇。汪福元赶到集市上时,蘑菇已经卖完了。在村里打听了10多户人家后,才在当天买了蘑菇的一村民家里弄了一些。回家煮好,送到郑如福手上;郑如福却说想吃糖水泡蘑菇,寸香荷立即重新做好。见郑如福满意地笑了,一家人比吃了蜜还要甜。

    2014年春节过后,郑如福感觉到身体不行了,对汪福元、寸香荷说:“我没儿没女,你俩就是我的好儿女,我知足了。”郑如福卧床半个多月,屎尿全在床上。汪福元、寸香荷不分白天黑夜守在郑如福身边,及时给他洗衣物、洗被褥。终于,郑如福又恢复了健康。

    郑爷爷是我们的亲爷爷

    汪福元的儿子汪江对记者说:“我11岁开始,每天早上给郑爷爷倒尿盆,后来给爷爷洗脸洗脚。结婚后,妻子谭利云也主动照顾郑爷爷。郑爷爷就是我们的亲爷爷。”

    郑如福行动不便,汪江买回理发工具,自学理发,定期在家里给郑如福理发。2009年,寸香荷因良性肿瘤在湘雅医院动手术,担心郑如福没人照顾,去长沙前,打电话把正在杭州打工的汪江、谭利云叫回家。小两口连工钱都没来得及结清,立即赶回家。从此,小两口一直在家里帮着父母照顾郑如福。为此,他们一年少了好几万元的收入。

    汪福元一家人无微不至照顾郑如福的故事,在当地不胫而走。村支书汪平山说:“在汪福元一家的带动下,全村孝亲爱老蔚然成风。全村790人,目前有80岁以上的老人16人,被子孙争着赡养。”村民汪三宝的母亲今年94岁,汪三宝两口子省吃俭用,却对母亲有求必应。汪三宝说:“汪福元一家把没有血缘关系的郑大爷照顾得那么好,我们还有什么说的呢!”


永州要闻

湖南新闻

区县风采

永州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