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年,三代守护抗日烈士墓
发布时间:2015/05/20 15:40:13   来源:华声在线-湖南日报   编辑:徐佳

湖南日报记者 唐善理

通讯员 唐明登 张明

“王甲本与他的手枪排非常勇敢,他是与日军进行肉搏战时壮烈牺牲的……”5月18日,在东安县井头圩镇芭蕉村后山上,王甲本烈士的墓前,刘孟江给前来祭奠王甲本烈士的黄埔后裔们,精彩讲述了王甲本英勇抗日、壮丽殉国的往事。

从爷爷刘理谷、父亲刘本智到现年45岁的刘孟江,刘氏三代人71年来为抗日烈士守护坟墓、传播烈士英勇故事的事迹,被当地群众传为美谈。

义捐棺材安葬烈士

1944年9月7日傍晚,在山上躲避日军的44岁的刘理谷,带着9岁的刘本智,偷偷回到家里时,让他们大吃一惊,家门前的空地上摆放着两具尸体,身上的白衬衣血迹斑斑。

刚想掉头往回跑,一个声音叫住了他们:“老乡,别怕,我是中国军人。”一个军人从他家里走了出来。

军人告诉刘理谷,两名死者是与日军作战牺牲的,一个是43岁的79军军长王甲本,一个是22岁的副官吴镇科。希望得到老乡的帮助,将两人安葬。

刘理谷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将他为父母准备的两口棺材贡献出来。当晚将两位军人的遗体合葬在了村后的山坡上。

军人断断续续讲述了一些王甲本、吴镇科以及他们的手枪排与日寇战斗的故事。

半年后,军人连姓名都没留下就不辞而别,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三代接力守护烈士墓

刘理谷每年给烈士墓培土、除草、祭扫,从解放前到解放后,从没有间断。

“文革”期间,村里的造反派把王甲本墓侧的几座地主墓挖平了,并准备挖掉王甲本墓。时近70的刘理谷,坐在墓堆上,对造反派大声呵斥:“他们是为保卫国家牺牲的,不能挖他们的坟墓!”由于刘理谷的据理力争,王甲本墓最终得以保存。

1982年,刘理谷去世后,儿子刘本智接过了守护烈士墓的接力棒。

到了1990年代,王甲本和吴镇科的后人通过各种途径,打听到烈士墓葬所在地,先后找了过来。

先是王甲本在山东工作的儿子王宁生来给父亲墓祭扫;之后,他在云南、武汉的另外两个儿子又先后赶来为父亲墓祭扫。

吴镇科的儿子从云南前来为父亲祭扫。

2009年,刘本智去世后,刘孟江义不容辞地接下了守护烈士墓的任务。

让烈士事迹永为传扬

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王甲本为革命烈士。

王甲本的后裔来了,吴镇科的后裔来了,黄埔后裔们来了,志愿者们来了……前来拜祭王甲本的人越来越多。

刘孟江从祖父、父亲那里知晓了一些王甲本的故事,后又通过网络、书报了解了不少王甲本英勇抗日的历史。每当有人前来拜祭,刘孟江都对来人进行绘声绘色的讲述。

衡阳某部现役军人贺先生,来拜祭时,捐出8000元现金,与刘孟江一起给王甲本的土墓重砌了水泥罗圈。志愿者段星光捐款,与刘孟江一起,竖起了烈士事迹碑。

去年9月7日,王甲本牺牲70周年,刘孟江与王甲本、吴镇科的后代、黄埔后裔、抗战老兵代表、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及当地群众100余人,汇集在王甲本将军陵墓前,举行了庄严隆重的纪念活动。众人在烈士墓前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宣读祭文,敬献供品。场面十分壮观、感人。

今年清明节,刘孟江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名网友、志愿者和社会各界人士一起,聚集在烈士墓前,敬酒献花,缅怀烈士的英雄事迹。还慎重地将王甲本儿子从云南带来的王甲本家乡的故土,培到了王甲本的墓堆上。

链接:

   王甲本简介

王甲本,云南富源县人,1901年出生,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抗战中晋升为国民革命军第79军中将军长,抗战捐躯后,追授为上将。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2014年国家民政部公布其为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之一。

从1937年淞沪会战到1944年的长沙会战、衡阳会战,王甲本共率部参加了9次抗日大会战。1944年9月,王甲本率79军从衡阳西渡抵达永州,在冷水滩和东安山口铺、芦洪市一带布防,阻击日军。日军沿湘桂铁路两侧发动钳形攻势,与驻守冷水滩的79军展开激烈战斗。9月7日,日军向79军发动猛攻,王甲本率军部手枪排作为先头部队向西转移,行至东安县山口铺大树脚村,与日军狭路相逢,双方立即展开激烈战斗。王甲本鼓励士兵沉着射击,宁死不当俘虏。王甲本与日军拼死战斗,用手枪击毙了几名日军后,又赤手空拳与日军肉搏,全身血肉模糊,最后被敌人刺刀刺中腹部,牺牲在玉霁亭边,副官吴镇科也牺牲在不远处,手枪排士兵已经全部壮烈殉国。王甲本成为抗战中唯一与日军肉搏战牺牲的军长。

王甲本牺牲后,举国震动。在武冈县,79军将士召开了追悼会,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专门派人给王甲本送来了挽联:东安县里悲霞日,玉霁亭边混共天。



永州要闻

湖南新闻

区县风采

永州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