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俊村为大湾区建了个“菜园子”@湖南日报要闻头条
发布时间:2024/03/19 20:44:19

蓝山县毛俊镇毛俊村,绿色的田野、清澈的河水、整齐的房屋和蓝天白云相映成画。   杨雄春 摄(湖南图片库)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奉永成

通讯员 毛舟宇

“发车!”3月18日下午,装满鸡枞菌、香芋、菜心等蔬菜的物流车,从蓝山县蔬菜物流中心出发。第二天,这些带“地气”的蔬菜就能端上粤港澳大湾区居民的餐桌。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持续壮大乡村富民产业,支持农户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作坊、林下经济等家庭经营项目。

蓝山县毛俊镇毛俊村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发展蔬菜种植产业,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园子”。2023年,毛俊村人均纯收入超23000元,村集体经济超400万元。

场景一

芋头卖出好价钱

毛俊村四面环山,气候宜人。俊水河穿村而过,村里的1000多亩土地特别适合种植蔬菜。

“随便撒一把种子,就能收获一篮子蔬菜。”毛俊村蔬菜种植大户唐开顺说,以前,俊水河两岸的洼地里全是野蛮生长的芋头。

唐开顺等一群在外闯荡的村民发现,与蓝山县相邻的广西荔浦将芋头种成了地理标志产品,富了一方人。

受到启发,唐开顺、洪民仁等人陆续回村培植芋头,结果大获成功。原本被村民丢弃路边,用来喂猪的芋头,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

“这个芋头,至少有5斤,在粤港澳大湾区市场能卖10多块钱,比在本地销售价格翻了一倍。”唐开顺从地里拔出一颗芋头,向记者展示。

看到芋头卖出了好价钱,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蔬菜种植行列。2018年,湖南发布“一县一特”主导特色产业发展指导目录,蓝山县被列为供粤港澳蔬菜产业片,毛俊村成为全县12个粤港澳大湾区蔬菜基地之一。

如今,毛俊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去年,全村蔬菜产值达4000余万元,光芋头种植面积就达800余亩,产值近1000万元。产业发展好了,还带动村里各项事业发展,毛俊村先后成为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场景二

把准粤港澳居民消费习惯

3月的湘南地带,春寒料峭,蛰虫将醒,田间地头尚未耕作。毛俊村党总支书记唐昭敏告诉记者:“村里每天都有蔬菜发往粤港澳大湾区。”

尚未耕作,菜从何来?面对记者疑问,唐开顺将记者带到地里,掀开覆盖在地上的一层塑料薄膜说:“菜在这里。”

塑料薄膜下面,一个个芋头整整齐齐地挺立在地里。这个季节还要给香芋盖塑料薄膜?

唐开顺介绍,芋头原本是冬季收获,如果用冷库保存,不新鲜,直接在地里盖上“被子”,既防冻又保鲜,吃起来口感好。

“消费者都注重蔬菜品相和新鲜度。”种植大户洪民仁接过话茬告诉记者,虽然拿到了“粤港澳蔬菜基地”的牌子,但要得到市场认可必须货真、货好,迎合当地居民的消费理念。

在湖南长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6名工人正将刚采摘下来的鸡枞菌削泥后,进行分类。

“这是初分,到了广东后还要再包装。”公司董事长陈海龙说。消费者看重蔬菜品相,公司上市的鸡枞菌像一把把崭新的铅笔,整整齐齐地码放在盒子里,看起来赏心悦目。

把准了市场的“脉”,加上蔬菜质好价廉,蓝山县生产的蔬菜深受粤港澳大湾区居民喜欢。目前,蓝山县12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年均销往粤港澳大湾区的蔬菜达3万余吨。

场景三

“农村经纪人”新赛道上显身手

唐开顺微信朋友圈里,一个叫“牛荣海”的名字处于“置顶”位置。

提起牛荣海,唐开顺赞不绝口:“这个人很厉害,他是我们村的‘经纪人’,发往粤港澳地区的蔬菜,都要经过他。”

在村里一栋三层洋房前,记者遇到牛荣海。牛荣海说,做经纪人,最难的是开拓市场。一开始,他用一辆小拖车,拖着毛俊村种植的蔬菜到全国各大蔬菜市场找销路。乘着毛俊村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蔬菜基地的“东风”,牛荣海在粤港澳大湾区蔬菜市场逐渐站稳了脚跟。

“做农村经纪人,要不停调整思路,走新路。”牛荣海向记者传授他的经验。一要学会“观天”,了解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及时调整思路;二要学会识变,市场随时在变,不能“吊死在一棵树上”;三要懂得种地,才能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

【链接】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已认证12批,湖南470家蔬菜基地通过该项认证,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

2023年,湖南销往粤港澳大湾区的蔬菜超过230万吨。其中永州、郴州、衡阳3市销往粤港澳大湾区的“湘江源”蔬菜均超过50万吨,主打食用菌、南瓜、冬瓜、芋头、辣椒、茄子、丝瓜、菜心、菜薹、萝卜、甘蓝、花菜等品种,深受当地中高收入消费群体欢迎。

(数据来源: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一审:王柯沣,二审:严万达,三审:戴勤

永州要闻

湖南新闻

区县风采

永州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