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结婚习俗特色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3/09/02 00:00:00   来源:祥安阁风水网

 

  位于萌诸岭下的江永县兰溪瑶族乡有“鸳鸯阁”求婚习俗。就是生养有姑娘的瑶家,在正房围墙边用木板建造一小平房,称“鸳鸯阁”向外开一扇小窗。平房内只能放一张床和一张梳妆桌,待姑娘长到十八、九岁时,父母便让她单住小平房里,如有小伙子半夜来到平房前,轻敲木板三下,又连唤三声,姑娘不回答,就说明不喜欢求爱者,求爱者必须赶快离开,如果不离开,再继续纠缠,姑娘就会偷偷地把事先准备好的一桶凉水向外泼出。若姑娘回答,表示中意,便轻开房门,跟小伙子一起外出,开始甜蜜的倾吐情言。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了解,在情投意合的基础上,姑娘便把亲自绣制的绣花头巾解下送给小伙子。小伙子将随身携带的竹笛回赠姑娘,这样就算订下了终身。

  永州地区瑶族婚姻形式主要是两种。一种是男到女家,称“招郎入赘”婚。这是山区瑶族历来行使的一种婚烟形式。朱详在《江华县乡土调查笔记》中载:“这种(瑶)多赘婿,权在女家,续登女家之财产及宗祀……其行嫁娶礼,女家无厚奁之累,男家无纳采聘之繁”。在瑶族社会里,无重男轻女观念,女子社会地位较高,无女孩的家庭,要收养一女孩,以便招婿入门。若家有4女者,则以二女出嫁,二女赘婿。招郎入赘婚又分三种形式:一为“高山流水永不归宗”。俗称“卖断”、“男从女姓”。即男到女家后随女方改换姓名,排辈取名视为养子,生儿育女承顶女方,继承女方家产,与男方家庭脱离联系。二为上门女婿,即不改名换姓,生男育女,单序随母姓,双序随父性,继承女方财产,照顾女方父母家庭;三为“两边走”。俗称“两不辟宗”。即男到女方落户,是女方家庭成员,但男方父母,同样有瞻养义务,农忙时节回到男方家帮助农事。男方家产,女方同样享受一份。生男育女,长随母次随父。“招郎入赘”婚,通常在男女双方自愿,双方父母认可方才确定,而后写出招书,又称婚书、赘书,择日完婚,举行招赘仪式。

  一种是女到男家,称嫁娶婚。嫁娶婚礼仪程序有求婚、会亲家、订婚、耍嫁、坐歌堂、迎亲等。每道程序都有规矩,需依矩而行。求婚时,不论晴天雨天,介绍人(谋人)必须带雨伞一把,到了女方家,收伞放置在大门处,切勿带进屋内。经过商谈,女方若将伞拿进堂屋,则表示同意,否则,不予依允。求婚成功后,男女双方父母要会面,议定亲事;订婚时,男方必备衣物、订金、银牌、银戒指等送至女方,女方家里则邀请亲朋参加订婚筵席,证明其女已许婚,不久将出嫁。出嫁前有“耍嫁”又叫“坐嫁”的习俗。时间1-3个月不等。这段时间女子停止各项劳作,凡是女方的亲朋好友,都要去拜访知情道别,并请嫁女吃“嫁前饭”。

  “坐歌堂”是在出嫁的先天晚上,新娘家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桌上摆满香茶糖果点心,称“歌堂”。陪嫁姑娘及姑嫂姊妹等陪新娘步入“歌堂”,互相对歌,对歌分说郎、道情、盘歌三部分。由婶婶、嫂嫂等提问,新娘或陪嫁未婚姑娘代答。提问歌词歌调风趣、幽默、诙谐有趣,以逗引新娘把新郎的人品、外貌和双主情恋经过都唱出来。如逗歌唱道:

  “一条扁担四个钉,两个肩膀压百斤,

  左挑右挑三五载,阿妹挑中哪个人?”

  新娘答唱道:

  “挑柴不怕山路远,挑水不怕水井深,

  小女长到二十多,一根扁担挑到今。”

  伴嫁姑娘接唱道:

  “一根扁担挑到今,挑柴挑水又挑人,

  远近百里挑一个,挑中瑶家好后生。……。”

  道情是对歌的中心,对歌双方运用大量的比喻、双关语,回忆共同相处的岁月,表示惜别之情。父母兄嫂在道情歌中,要把如何待人接物、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等嘱咐。娘唱:

  “十指连心心连肉,小女随娘二十秋。

  明日过门到婆家,敬老爱幼记心头。”

  女儿应唱道:

  “婆家门前一条沟,连着娘家水长流,

[上一页1  2  3  4 [下一页]

永州要闻

湖南新闻

区县风采

永州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