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咯……”3月28日一大早,200亩马尾松林里,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给活蹦乱跳的鸡喂玉米。
年轻人叫欧志强,36岁,宁远县舜陵镇大种地村桃子冲人,一直在县里的企业任技术员,月薪5000元左右。
2012年,他见父亲欧万年种植绿色无公害水稻,产生了发展绿色生态养殖的想法。
他对记者说:“父亲支持我的想法。我年轻,书读得多,不信搞不好绿色生态养殖。”
“种绿色无公害水稻,划得来。”今年58岁的欧万年接过话茬说。他给记者算细账:“这几年,我每年种植绿色无公害水稻100亩。亩产700斤,出米率达58%,每亩产米406斤,毛收入2030元。减去成本:水田租金200元/亩、机械犁田130元/亩、机插秧170元/亩、收割150元/亩、晒谷60元/亩、有机肥40元/亩,加上电费等其它开支110元,每亩生产成本860元。每亩纯收入1170元,一年获利10多万元。”
早在2007年,县里提倡种植绿色无公害水稻。欧万年领回4盏频振式杀虫灯,流转106亩水田,一季种烤烟,二季种水稻。除施用有机肥外,他还不放心,掺了点复合肥,当年亩产稻谷800斤。
第一年种植绿色无公害稻,大米销售价只高出普通米0.5元/斤。然而不久,回头客越来越多,这让欧万年信心倍增。
2009年开始,他两季都种植绿色无公害水稻,只施用猪牛羊粪、塘泥等有机肥,亩产稻谷700斤,产量降低了,大米质量提升了,销售价一路上涨。2009年,每斤大米销售价达3元,2013年涨到每斤5元。
这时,欧志强不服气地说:“我选养衡阳土鸡,只喂稻谷、玉米,全都是客商上门求购,销售单价25元/斤。去年,纯收入接近20万元。”
“今年你们有什么打算?”记者问。欧万年、欧志强异口同声地说:“今年,着重打造品牌,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