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 蓝山——蓝山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14/11/06 09:08:31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 邹仪
   深秋时节,走进湘粤边境的三蓝大地,处处涌动着经济发展的强劲脉搏,项目大动工、园区大建设、城市大提质、经济大发展,到处呈现一片热火朝天、大干快上的繁忙景象。今年来,蓝山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建设“湘粤生态工贸新城”目标,牢固树立五大执政理念,强力推进了“五大会战”、“十件实事”使得全县经济持续发展,经济指数稳中有升,经济结构坚实有力,经济转型良性有序,经济发展后劲增强。1至9月,全县经济呈现稳中有升态势。全县GDP完成59.31亿元,增长9%;规模工业增加值16.76亿元,增长11.2%;财政收入3.6亿元,增长0.6%;固定资产投资39.54亿元,增长2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51亿元,增长12.9%。

  “如今,我们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通过聘请全国著名思想智库王志纲工作室策划规划,确定‘五大理念’破藩篱、‘五大会战’强基础、 ‘十件实事’惠民生、‘五大保障’聚合力战略,谋定了蓝山未来三年及长远发展的蓝图,明确了蓝山区域突破经济社会发展方向。 ”蓝山县委书记何冲龙话语铿锵地说。

  ◆“六大产业”高位推动“热”蓝山

  今年来,蓝山县委、县政府明确了“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城一体化”的思路,坚持规划引领,突出顶层设计,运用市场化手段,大力将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转变为发展态势、发展优势,实现资源、资产、资本、资金的良性循环,切实壮大产业支撑。

  在生态石材产业方面,蓝山聘请了中国石材协会、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对生态石材城进行产业策划和园区规划,出台了《抢抓机遇加快百亿生态石材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坚持严格开采、加工准入条件,确保生态优先,力争3—5年,石材开采、加工、贸易产值实现30—60亿元以上。

  在清洁能源风电开发上,该县出台了《百万千瓦生态清洁能源建设实施意见》,已完成60万千瓦消纳规划,年内全面完成全县所有风场的测风工作,明年内完成风电规划和消纳规划,力争3-5年内将投入60亿元建成60万千瓦风电项目,加上原来开发的水电项目,努力建成百万千瓦清洁能源产业。

  在循环冶化产业建设方面,该县积极引进有关运营商来蓝山投资,全力打造三年内投资30亿元,建设600万吨选矿、200万吨铁粉、20万吨硫酸锰、20万吨电解锰、2万亩油茶恢复,承载全省部分黑色金属来蓝交易的高品位铁锰矿循环冶化工业园,力争3-5年建成深加工产值50亿元以上、交易额50亿元以上,集加工、选矿、交易一条龙的100亿元产业集群。目前已取得太平铁锰矿区采矿权,完成采矿场选址,征地400亩,年内有望开工建设。

  在加工贸易产业中,蓝山发挥蓝宁道新加工贸易走廊建设和毗邻广东的区位优势,加快产业承接对接步伐,以湘威制鞋总部经济、承阳制衣等为代表的加工贸易产业实现产业转移产能40亿元。1-9月,该县完成加工贸易7200万美元。湘威制鞋、德晟纺织、承阳制衣、昇悦玩具等企业扩建提质全面动土,年内四家企业将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电子信息产业来势强劲,总投资5亿元的必达电子全面投产,总体从东莞搬迁至蓝山。总投资6亿元的高信电子完成基础施工,正在进行主体工程建设。

  在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方面,蓝山按照“一区三园七基地”的思路,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建设。目前,农业高科园、农业特色产业园申报加快,三峰茶业被列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蓝山夏黑葡萄在全省首届(湘葡绿品杯)葡萄品评会果实品质评比大赛中获金奖第一名。同时,蓝山还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种植,今年发展烤烟3.38万亩,烟叶收购7.3万担,烤烟产业成为该县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和财政增收的重要产业。

  在商贸物流产业发展方面,该县以物流促商流,以商流带人流,通过发展物流业激活商贸业,利用蓝山区位交通优势,将蓝山保税物联港纳入总体策划。目前,不仅加快了商贸物流建设,而且公用型保税仓库已通过验收,湘南加工贸易物流中心前期工作稳步推进,气调保鲜冷链物流正在进行土地平整等。

  ◆项目建设超常规推进“火”蓝山

 

 

  “发展靠项目,转变靠项目。”蓝山县委书记何冲龙一语中的地说,“项目是发展的核心,项目是转变的关键。离开了项目谈发展是空谈,离开了项目抓转变是空转!”

  为此,年初的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蓝山县委明确提出了全面实施项目建设大会战的战略部署。刚到蓝山履新的蓝山县委副书记、县长候选人秦志军深有感触地说,“无论是从过去,还是从目前的现状,乃至从未来发展看,项目建设都是决定蓝山富民强县最关键的一招!”

  因此,今年来,蓝山县委、县政府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集中力量破解发展难题,有效助推项目和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在项目争取上,蓝山不仅成功进入了湖南省省际边界县行列,毛俊水库、毛江水库分别列入了国家项目,而且重金属污染治理、垃圾生态封场也列入201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

  在项目建设中,该县通过超常规破解征地、拆迁、安置、开工、环境五大难题,推动全县建设重点项目开工率达94%。补充完善《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征地工作的意见》,灵活运用货币安置、公寓安置以及公租房、廉租房、棚户区改造等政策,依法解决园区征地拆迁遗留问题。

  成立打击“三强行为”办公室,严厉打击强买强卖强揽工程等行为。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园区道路、水电管网、信息通讯等附属设施建设,园区平台进一步完善。加快园区融资平台建设,城投公司成立交投、水投等子公司,开辟融资新途径,今年完成融资2.8亿元。

  在策划方面,今年来,蓝山县委、县政府聘请国内著名策划机构王志纲工作室对县域经济战略突破进行总体策划,着力打造“湘粤生态工贸新城”。并围绕“城市活力中心、城市生态绿环、湘粤路城市功能轴、东方大道产业联动轴、文化老城区、产业新城区、商贸物流区、滨水休闲区”的“一心一环,两轴四区”布局加快了县城总体规划中期修改,精心编制了生态石材产业园、循环冶化产业园、加工贸易产业园等专业园区规划。

  在城市扩容提质方面,该县则以蓝山大道(永连公路城区段)、湘粤北路整体开发、高速公路连接线和环城西路建设为重点,拉开城市框架。以创业大道、兴蓝大道、龙泉大道、工业大道、德政路、科技路建设为突破,推进园区建设。以塔峰西路延伸段、新民西路及延伸段、五里大道延伸段、边贸中路(北段)及舜水河沿河风光带建设为切入,带动周边土地开发。

  在建设中,该县加快了道路改造,出台鼓励县城旧城改造意见,把旧城改造与城中村改造,以及商业布局改造有机结合,加快推进沿河风光带、古井路建设,带动城东路沿线片区改造。将完成所有旧城道路包括“人行道、给排水、管道燃气、通讯及供电管道、绿化、路灯”等在内的提质改造工程以及背街小巷改造工程,确保市容市貌明显改观。

  在加快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方面,该县逐步完善公共卫生厕所、社区服务中心、小游园、垃圾中转站、停车场、燃气管道等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并制定了县城绿化工作实施方案,以夔龙公园建设和游园建设为重点,有序推进城市公园绿地、街头绿地、广场绿地的建设,打造环县城生态圈,让自然回归城市。

  目前,该县的城市扩容提质建设正在火热进行,总投资1.5亿元的县城7大主次街道地下管网、人行道提质改造工程、14条背街小巷已全面动工,预计年底全面完工。

  同时,该县通过县城建设带动了小城镇建设,着力构建以县城为核心、以五个中心镇为支撑的城镇建设格局。现在,楠市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毛俊镇被列为全省特色镇,并立足省际边界区位实际,着力把竹管寺镇、新圩镇、所城镇建设成为“口子镇”,并均已完成规划编制。

  除此外,蓝山其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也如火如荼。农田水利建设加快,重点开展“五小水利”、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小农水建设、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完成水利修复和重建2330处。

  道路交通建设不断完善,完成农村公路建设47.3公里,危桥改造26座,8个农村城乡客运招呼站及相关设施得到全面改善,山区交通新动脉湘江源至九嶷山公路已启动施工设计,即将全面开展施工。

 

 

  电力水平逐步提高,全面开展农村电网改造扫尾工作,坪山供电所、大桥35千伏变电站建设步伐加快,启动改造一条110千伏、两条35千伏线路,全县供电质量持续提高。电讯通讯方面,城市光网工程、无线城市工程、宽带“村村通”工程稳步推进。

  ◆民本民生持续改善“乐”蓝山

  今年来,蓝山县委、县政府以建设“和谐蓝山”为抓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始终把民生刻在发展旗帜上的蓝山县委书记何冲龙常说,“要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打造群众满意工程,将民生福祉的阳光照亮三蓝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使得蓝山在崛起振兴的路上越走越顺、越行越宽!”

  在民生方面,蓝山县委、县政府突出了为民办好“十件实事”,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为此,该县加快了“8·16”特大洪灾水毁工程扫尾,灾后重建取得重大胜利,并得到了省委书记徐守盛、省长杜家毫的充分肯定。

  同时,该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稳步推进9所合格学校建设,启动全县示范性中学建设前期工作,逐步破解城区学校“入学难”、“班额大”问题,全县高考二本上线人数取得新的突破。

  在开展“两房两棚”建设中,该县将棚户区改造纳入重要议事日程,450套保障性住房加快建设。并推动城市网格化管理,全县基础网格基本成型,6个社区建设完成选址工作。

  在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该县将“一馆二中心”纳入县城整体规划,塔下寺文化广场建设逐步启动。

  此外,该县还下大决心调处了二市场多年的矛盾纠纷,加快了二市场农贸市场改建,规划城区便民市场4个,完成建设2个,第三、第四农贸市场完成选址,启动18个乡镇农贸市场改建工程。

  今年来,蓝山民生财政大力构建。上半年,民生支出5.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0%以上。目前,全县新增城镇就业268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700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100%。

  上半年,全县综治民调稳居全省前列,排第33位。9月23日,毛俊村坚持依法治村的经验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等8家中央主流媒体广泛推介。

  更扬风帆立潮头,又踏层峰辟新天。如今,随着一笔笔资金的到位,一个个项目难题的破解,一批批项目企业的开工,一件件实事的落实,推动着产业建设、城市建设步入快车道,以及使得蓝山的民本民生持续改善,大大提高了蓝山人民的幸福指数。

  目前,蓝山已基本形成生态石材、清洁能源、循环冶化、加工贸易、现代农业、商贸物流 “六大产业”雏形。使得蓝山成为项目建设的黄金地、承接产业转移的代名词、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新高地、湘南崛起的新亮点!

永州要闻

湖南新闻

区县风采

永州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