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20次强拆行动,强拆违法建筑0.86万平方米
违法建筑严重影响城市建设的规划实施,成为城市建设发展中的“绊脚石”。 随着永州经开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内项目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受补偿利益的驱使,部分当地居民抱有侥幸心理,违法建筑仍是屡控屡建、屡拆屡建,衍生蔓延的速度远为控拆力度所不及。
为从根本上遏制、杜绝违建行为的进一步恶化,经开区管委会结合市委、市政府9月26日下发的《永州市中心城区控违拆违管理办法》,组织控违拆违责任主体单位和部门负责人召开了相关的专题会议,展开了一系列的整治工作,强领导、明责任、重落实,使该区域拆违控违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经开区控违拆违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在经开区有三个重灾区,其中某些地区违法建筑速度快、位置较隐蔽、监管很难全面到位;在执法过程中,违法建设当事人有意躲避和抵制执法人员的调查和处理,见执法人员到现场就停工,离开后又继续,防不胜防。鉴于此情,该区仁湾镇、城管分局、国土分局等部门和单位组成联合工作组,工作组15人采取分组、分区域、包村等方式,坚持日常巡查,“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立案、第一时间拆除”,防止因违法建筑扩大而增加拆除难度,工作目标也由拆违为主向严密查控、逐步实现规划区内无新建违章建筑转变。
据了解,为了彻底扫除“毒瘤”,经开区控违拆违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在区内12个村中,每个村、组选取一名秘密信息员,并在村(社区)一级成立控违拆违自控小组,成员由驻村干部、村主干组成,负责对本村(社区)内的违法建筑进行巡查报告,每个驻村干部每个星期不得少于三天在村里居住。
在宣传方面,经开区控违拆违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大了对群众思想的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悬挂横幅、印制散发控违拆违“进村入户”宣传单、车身张贴宣传标语等方式广泛深入宣传,使“违法建筑损害的是守法公民的利益”、“违法建筑搞不得”等思想深入民心,特别针对违法建设户,执法队员至少上门6次,在依法依程序的同时,耐心细致地做好当事人思想工作,动员其自行拆除,减少自身损失。
今年11月18日,经开区对仁湾镇毛门灌组的违法建筑进行了一次大型拆除活动,拆除面积约4000平方米。据统计,今年以来,经开区分别对袁家村、横冲村、张家铺村、青草铺村、东山里村、黄甸村等村的违法建筑采取20余次大、小规模不等的强拆行动,强拆面积0.86万平方米,其中针对违建重灾区袁家村关塘组、青草铺村唐家组、张家铺村河阿甸组、横冲村上、下磨石两个组等区域进行的强拆活动16次,强拆面积2.37万平方米。避免了因征地拆迁而重复产生的补偿安置款,挽回经济损失上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