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政为民续新篇]
祁阳县人民法院系列报道之二十二:
人民法官应当“杞人忧天”
华声在线9月7日讯(特约通讯员 李春林)闲来无事,偶阅“杞人忧天”的故事,甚觉好笑,但笑后,我却觉得杞人非凡人乃伟人也。
杞人生于杞国,虽系大禹后裔,但原本籍籍无名,不过是个“忧天派”的小草民。他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那个流传了两千余年的笑话:他吃饱了饭撑了,成天“忧天地崩坠”,以至“身亡所寄,废寝食”。后人于是形容庸人自忧,无谓担忧的可笑心态为“杞人忧天”。嘲笑人要有本钱,跛足道人笑铁拐李只有一条好腿,自然算不上智者。还是圣贤孟子说得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千百年来,那些嘲笑杞人以至如鲁迅先生所说“狗窦大开”者,其实何曾比杞人聪明?杞人走一步看百步,普天下的碌碌嘲笑者不过是一大群井底之蛙。
但的确,杞人之后数千年再无杞人,直到“五四”。梁启超公一文《少年中国说》唤起了“老大帝国破旧皮袄蔽下一直自我感觉良好,且无比良好的士大夫和草根老百姓。梁公大笔一挥,无数杞人应者而起,纷纷忧天悯人,发愤图强,才有了今天的新中国。再提杞人,大约还是三年自然灾害之后,人们饿怕了,回过头才明白,土地才是亲爹亲娘。刘恒就借笔下人物,既恨又爱地骂道:“狗日的……粮食。” 时光荏苒,人最善忘。如今,国人大多“食有鱼,出有车”,于是“杞人精神”也就回归了当初被嘲弄的本位。
联系我们法院,我觉得也曾经缺少杞人。全省各法院上半年民调结果已出来,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工作可谓有些不满意。但是每每往年的半年总结、工作总结,大部分法院是好话讲尽、好事说完,难得见得几句诚恳的自我批评、自我担忧的言语。当前我们永州法院正在开展“备战100天,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专项活动,这是对我们工作不足的担忧,是对人民群众不满意之处的正确回应,是对杞人精神的正确诠释,社会上反响很好。对此,我想大声呼吁我们法院时常怀有杞人精神,如履薄冰履行我们的职责,那样人民群众对我们可能会满意加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