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之光照亮美好生活
发布时间:2023/02/14 10:29:42   来源:新湖南   编辑:吴方明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饶爱玲 唐涛华

“我在村里的古湘源食品厂工作,上班时间自由,没有风吹日晒雨淋,在家门口挣钱,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这样的工作非常适合我。”近日,笔者在东安县鹿马桥镇遇到了黎山居委会6组村民王冬晴,她高兴地告诉笔者。

“当时我成立古湘源食品厂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我们的柚子糖技艺,如今这道地方传统美食被列为非遗,还带动了30多名脱贫户稳就业促增收。”古湘源食品厂负责人刘建辉介绍道。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东安县大力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将“非遗”文化元素融入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勤劳致富,绘出产业兴、农民富的新画卷。东安县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充分发挥传统工艺独特优势,让一批传承人通过参加研培计划、传统工艺工作站、工坊建设等,成为当地“非遗+乡村振兴”工作的中坚力量,为群众搭建创业就业“致富桥”。

非遗之光,照亮共富之路。位于川岩乡白牙水村的竹筒酒制作技艺传承基地,青年党员胡玉鹏正在指导十几位村民切割装酒的竹筒,通过电商等渠道把竹筒酒远销全国各地。胡玉鹏是竹筒酒制作技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他承包了100亩南竹,生产竹筒酒,去年产值达80多万元。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常年安排周边劳动力近100名,有效促进了林下经济发展,带动周边群众“吃”生态饭增收致富。

2月4日,在东安县2023年非遗闹元宵活动现场,非遗项目齐聚一堂、百花齐放,共有数十家非遗工坊、非遗重点企业等献礼,线下实体店、线上网店同步销售,商品涵盖非遗美食、工艺品等多个领域。

现场的非遗产品东安鸡更是销售火爆。“这是大风哥阿玲嫂制作的东安鸡,这是好友多公司龙鹏炒的血鸭……”随着网红大风哥、龙鹏的吆喝,前来选购东安鸡、血鸭预制菜的市民连续不断。

东安鸡是东安县的特色产业,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荣获一县一特农产品优秀品牌,产品深受省内外市场欢迎。目前,东安鸡产业县内就业人数达1万多人,养殖大户达360多家,年养殖东安鸡4000万羽,出笼2500万羽,已开发东安鸡系列产品28款,年产值超13亿元。

近年来,东安县从实施商标、科技、文化战略、培育名优品牌入手,围绕“打造一个品牌,形成一套标准,展示一个特色文化,发展一批企业,带活一片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思路,大力推进农特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和标准化建设。目前,该县共有省市县非遗项目27个,通过深入挖掘地域特色乡村传统优秀文化,激活乡土文化之魂密码。打造一批非遗展览馆和体验专区,配备一批研学基地和地方民宿,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吸引人才返乡回流。注重发挥非遗工坊等载体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优先吸纳农村低收入人口到非遗工坊就业。不断创新“非遗+直播”“非遗+教育”“非遗+旅游”等模式,通过各类直播、短视频、博览会、竞赛、主题活动等搭建非遗传播的全媒体展示平台,让东安非遗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化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

“宋爷爷的剪纸作品真是太生动了,我也要学习剪纸……”东安县澄江学生唐诗琪在县图书馆参观宋兵前的剪纸展时连声说道。

东安县以图书馆、小区周末课堂为依托,整合剪纸、武术、糖艺等非遗传承人队伍,为未成年人提供系统、新颖的培训课程,将非遗文化注入孩子心灵。同时,依托“学雷锋党员志愿服务岗”、假日课堂,定期组织非遗文化宣讲和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在用心听和亲身试中走进非遗文化,成为非遗文化的爱好者、传承者、发扬者。

“今后,我们要在现代化先行中实现文化先行,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多措并举让非遗连接现代生活,进一步提升社会的参与度,让东安非遗绽放更大的光彩。”东安县文旅广体局局长李艳金说。

一审:吴方明

二审:严万达

三审:戴  勤

永州要闻

湖南新闻

区县风采

永州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