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黄柳英 通讯员 谢日升
“走,去永州,永州有你去的万种理由。走,去永州,永州有你恋恋的乡愁……”
前不久,在永州市百万职工大合唱比赛舞台,一首原创歌曲《走,去永州》,凭借真挚的深情和诗意的语言,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迅速火“出圈”。这是永州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从“送文化”到“种文化”转变的缩影。
自2021年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永州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力求为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特色、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在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的同时,推动一个个群众文化队伍茁壮成长起来,实现文化自给。
补链扩面,城乡群众同享创建成果
炎炎夏日,藏书10万余册的冷水滩徐福天誉小区图书馆迎来了“读书热”,每天前来阅读的达1000余人次。学生杨思说,这里藏书多,安静又清凉,在这里看书比家里更有氛围。
小区开发,文化先行。永州创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要求新建小区配建公共图书馆和文化活动室,由房地产开发商负责馆舍建设、设施配套和藏书购买,市、县(区)文旅广体部门负责指导借还管理、配送电子借阅机,并将其纳入县(区)图书馆总分馆制管理,图书通借通还。全市建成190个小区图书馆和文体活动室,实现资源共享、多方共赢、群众受益。
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共文化服务有了更多期待。“以前看高水平的歌舞剧要到大城市,现在家门口就能看过瘾。”永州教师唐慧表示,4月底正式启用的永州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内设市群众艺术馆、美术馆、非遗馆、文化艺术中心、工人文化宫、大小剧院等,目前已推出惠民演出10余场次,她一场不落地看完了。
近年来,宁远舜帝陵舜文化展示中心、江永谭盾女书音乐主题馆、东安文体中心等重点设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点亮着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以道县八家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代表的20个具有文化品位的新型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像毛细血管一样延伸到大街小巷,成为群众打卡的文化新地标。永州公共文化服务触角不断延伸,乡村“十五分钟文化圈”逐渐形成。今年一季度,全市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为0.75次。
深挖富矿,丰富文化产品供给
永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域文化特色鲜明,舜文化、柳文化、理学文化、女书文化、瑶文化千姿百态,祁剧、零陵花鼓戏、道县调子戏等名声在外。人文荟萃,自古便是永州发展的“底气”和“底色”。
6月30日,永州市乡村文化活动年在江永启动。江永勾蓝瑶寨洗泥节吸引八方宾客,体验洗泥摸鱼、龙狮拜门楼、耍棍拳、唱瑶歌等传统节目。以节为“媒”,打造盘王节、赶鸟节、三月十三会期等节庆品牌,江永乡村游风生水起。
坚持深挖富矿,创新供给,近年来全市特色节庆活动层出不穷。双牌举办油菜花节、杜鹃花会,展示农旅发展成果;江华推出茶文化节、瑶医瑶药节、尝新节等,彰显民族文化魅力;冷水滩“二八赶社”传承千年,吸引数十万人前来参与……同时,民族运动会、龙舟赛、篮球赛、足球赛等文体活动如火如荼开展,群众不只是文化观赏者,还能从台下走到台上,从观众成为主角。“五一”期间,永州举办文化活动243场,30万人次参与。
永州借力“数字化”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走上“云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被逐渐打通。“一码游永州”APP、永州市基层全民艺术普及资源库、“云冰山数字文旅体验馆”等各类数字化服务,使优质的文化艺术资源不再被山水阻隔,城乡群众能够同享文艺展演、专题讲座、艺术慕课等公共数字文化产品。
文化资源就是经济资源。今年一季度,全市接待游客1125.25万人次,同比增长46.5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4.42亿元,同比增长40.77%,两项指标均在同类市州前列。
永州公共文化产品总量充足、内容丰富、品质优良、群众满意度高,去年因完成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成效明显获湖南省政府真抓实干奖励。
https://epaper.voc.com.cn/hnrb/html/2023-07/15/content_1639083.htm?div=-1
一审:王柯沣,二审:严万达,三审:戴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