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荣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培育更多的“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新型职业农民,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有利于稳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更多“农创客”。农创客是指在农业农村领域有创意、善创新,并勇于转变为创造、创业实践的人。培育农创客,对稳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基本盘,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培育“农创客”,新时代高校有新作为
高校培育农创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一方面,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城市化加速推进,打工经济风行,农村“空心化”现象普遍。仅靠留守农民振兴乡村,显然是困难的。另一方面,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为世界第一,在学总人数超过4430万,毛入学率超过57.8%,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高校已经具备在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破解农村向城市单向“输血”困局中发力用劲的基本条件。
高校培育创业型职业农民是世界发达国家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通行做法。农业是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高校是人才培养摇篮、科技创新重镇、文化传承高地、创新创业沃土。发达国家典型的职业农民培育模式主要有:“欧洲模式”以德法等为代表,校企轮训,持证上岗;“美洲模式”以美加等为代表,集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为一体;“亚洲模式”以韩日为代表,政府主导、高校参与,分层培育。创业型职业农民是助推农业农村发展由要素驱动转向由创新驱动和效率驱动关键一招。依照劳动力流动理论,劳动力追求价值最大化,其流动取决于预期收入的差异。大学毕业生如果在农村干得下去、能干成事,“跳回农门”并留下来就会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
融入思创劳课程,育强“头雁”梯队
乡村振兴是“国之大者”,农创客培育恰逢其时。2017至2018年,农业农村部遴选了200个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年均增长1万名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60万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等是约束性指标;2021年,浙江启动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2022年,湖南启动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育项目等。高校培育农创客要立足“扩增量、壮根基”,重点为未来乡村储备有情怀、有技能、有闯劲的领军人才。
首先,要强化大学生对创业型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认同。“大思政课”教学要激发大学生对农业农村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引导大学生贴近农村,关注农业,正确把握时代大势,彰显铸魂润心实效。
其次,要结合劳动教育的具身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锻造农创客。一是遵循《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的“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专业”的要求开展高校劳动教育。二是聚焦农业农村,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求真务实地组织并开展专题实地调研。三是强调“把创意变为现实并乐于分享”的创客精神,强化考核考评,促进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成长,在交流中进步。
再次,要进一步深化高校创业教育改革,为农创客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乡村振兴要百花齐放,不能落入同质化发展窠臼,针对乡村振兴短板,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小组研学、课题研讨,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基于农业农村创业对土地、人力、技术、市场、资金有特别要求,重点应以农村青年作为未来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群体;抓好农创客培育的教师队伍建设;打造服务乡村振兴特色创新创业学院,聚沙成塔、聚水成涓,整合资源,不断优化师资队伍。
总之,乡村振兴是宽赛道、高壁垒、新机遇,农创客培育要注重情怀、博学笃行、慢工出细活,只有长期坚持,凝心聚力、久久为功,才能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作者系湖南科技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原载《湖南日报》2022年12月18日06版
https://epaper.voc.com.cn/hnrb/html/2022-12/18/content_1608844.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