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黎
距江永县城25公里的夏层铺镇上甘棠村是我时常打卡的地方。上甘棠作为有一千两百多年历史沉淀的村落,有一种别样的魔力吸引世人去走近它、认识它、探究它。
自废县治之所到周氏族人屯居,上甘棠村已有千年历史之久。几近清一色的周姓族人在这里相安无事、繁衍生息、兴旺发达,一定有他们的生存密码。且不说上甘棠井然有序的村落布局,也不说涓涓溪流和秀美昂山,仅“甘棠”这个名字就如盘中珠玑,明艳照人。《诗经•召南•甘棠》中写到“蔽芾甘棠,勿剪勿伐,伯之所茇”,上甘棠村的人们把“甘棠”作为自己的村落名字,寄寓着人们怀感恩,知分享,崇和谐,懂友爱。这是周氏族人立业、齐家之本。
上甘棠人自古以来就心存高远,不止步于现状,不安分于寸土,敢于走出去,勇闯天下,融入世界,去拥抱外面世界的美好和繁荣。因此,他们修了一座连接外面世界的桥,取名为一一步瀛桥(或步赢桥)。尽管他们知道踏过那座桥人生路不一定会赢,尽管他们知道踏过那座桥看到的不一定是蓬莱瀛洲,但企盼和追求是执着和热烈的。他们渴望通过打拼建设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人间仙境。
上甘棠人崇尚文化,深谙知识改变命运之道。一座文昌阁充分体现了他们对文化的崇拜和对知识的敬畏。他们把学习当成风气,把挑灯苦读当成风景,把功成名就当成标杆。劳作不辍,百城蔚然。区区一个小村落,在千年之内造就了七品级以上的人才百余位,近年来走进高校的学子就达数十位。人们常说上甘棠是一块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我更愿意相信是这里的人好学、向上、进取成就了自己。
“前芳寺”“双凤庵”与“文昌阁”曾是上甘棠三大建筑。暮鼓晨钟几乎是那里最神圣的声音,以一种无形超凡的力量感化、洗涤着人们的灵魂。“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弃恶扬善、遵纲立德之风悄然兴起,盛行蔚然,形成了一股潮流。民俗民风得到良好升华,与暮鼓晨钟产生和谐共鸣。随着时代的变迁,“前芳寺”“双凤庵”现虽不复存在,暮鼓晨钟也不再回荡,但余音依然。“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自省之警钟在上甘棠人的心中长鸣。
在上甘棠,最吸人眼球,且最让人铭记于心的当属月陂亭摩崖上镌刻的“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据传此四个大字出自文天祥的手笔,是对周姓贤达的褒扬。周氏族人把它作为训诫刻于摩崖之上,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归结起来应该有两层意思:一是教育后人恪守、传承忠孝廉节之传统;二是警示后人摈弃“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之恶念,弘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节操。这不能不说上甘棠周氏族人用心之良苦。回望上甘棠人家业兴旺、人才辈出的历史,可以说离不开“忠孝廉节”的警示。
现如今,上甘棠村修建了全省首个村级博物馆、仰濂书院、廉洁长廊等廉景,建设起了农耕文化园、家风展馆等清廉文化阵地17个,以新时代的载体重现廉洁自爱的风尚;修订“甘棠家风书”,开设家学讲堂,将“祖训十条”“八十一个他字歌”等崇善崇德的优良家风以新时代的声音讲述绵延不跌的文化。
上甘棠是美丽的,留给世人的印象是饱满的。诸如:错落有致的村落建筑、和谐友善的风土人情、风光无限的丽山秀水、撩人馋欲的山珍美食等等。不过,最值得借鉴和珍藏的是寺庵的暮鼓晨钟,警人自省;摩崖上的“忠孝廉节”训诫,犹如黄钟大吕,警人自律。
一审:王柯沣,二审:严万达,三审:戴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