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跃兵
金秋,新田县中山街道东升农场,紫色茄子挂满枝头。村民忙着采摘、分拣、装箱,数小时后,鲜嫩的茄子便会出现在港澳市民餐桌上。
2021年11月,该农场获得供港蔬菜出口集中报关资格,日均蔬菜出口量从30吨增长到90吨。
1至9月,永州市蔬菜出口38.76万吨,货值6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31%,占同期全省出口蔬菜总量、货值的95%以上。
今年持续干旱,永州蔬菜出口为何逆势增长?
因地制宜抗大旱
10月22日傍晚,道县正禾农场负责人陈春良合上电闸,从廉溪河取水灌溉。
陈春良介绍,由于各方支持,农场受干旱影响不大。
去年,当地政府为解决农田灌溉问题,在廉溪河筑坝蓄水。今年8月出现旱情,当地在水坝旁安装了一台变压器,用于提水灌溉。
陈春良介绍,今年前3季度,正禾农场蔬菜出口额超1000万元,稳中有升。
零陵区香零山村,白菜等蔬菜一派青葱。村支书胡昌平介绍,通过打井找水、寻找水源引水等,解决生产生活用水。
双牌县自强和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蔬菜基地,购进30多台(套)抽水设备,缓解旱情。
祁阳市八宝镇中和村杨希家庭农场600亩蔬菜基地,位于该市人民电站下游。杨希说,只要他给电站打电话,很快就会送水灌溉。
科技投入见成效
祁阳市天之龙蔬菜专业合作社白水镇福桥村生产基地,原来是一片地势较高的荒地,2014年开荒整地,建成蔬菜基地。
记者看到,成片干旱的菜地里有一道道湿润的痕迹。
祁阳市农业农村局干部唐波介绍,水肥通过滴灌系统滋润刚种下的胡萝卜,年底采收、销往粤港澳大湾区。
合作社负责人李德纯说,他们施用稀释沼液,喷施抗旱剂,比传统灌溉方式节省40%以上的用水量。
江永县广发蔬菜有限公司下界头村供港澳蔬菜基地,村民正在培育蔬菜苗。
公司负责人李利武介绍,他们在湖南农业大学教授的指导下科学抗旱。以前,基地采用200孔的育苗盘培育蔬菜苗,现在,改用105孔育苗盘。还合理延长育苗时间,培育根系发达的壮苗。比如,包菜育苗期从25天延长至30天,以前4叶1心移栽,改为5叶1心移栽。精准计算,调节灌溉时间和用量。加大黄板粘虫等生物防控,减少病虫侵害。
持续发力扩产业
10月23日,祁阳市进宝塘镇新朝村祁阳园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蔬菜基地,冬瓜丰收,村民正忙着采摘。
村支书杨文生介绍,2020年12月,通过土地流转,建成基地,今年,成功申报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
这是永州市大力实施蔬菜出口“百亿工程”,做大做强做优特色蔬菜产业的一个缩影。
永州市编制《永州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形成早中晚搭配、名优特互补、内供外销、周年供应的优质蔬菜产业发展格局。
提升蔬菜基地标准化、设施化、智能化水平。今年,对93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认定基地进行提质改造,助力28个基地成功申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认定基地。
目前,永州市11个县市区中,有7个县市区被列为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蔬菜播种面积和总产居全省第一位。境内共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认定基地213个,数量居全国地级市之首。
原载《湖南日报》2022年10月25日04版
https://epaper.voc.com.cn/hnrb/html/2022-10/25/content_1600570.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