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唐意超
“村里机耕道没有照明,我们晚上干农活不太方便,可以想想办法吗?”“我们村能否建个文化广场,组织文娱活动呀?”......近日,市司法局、市侨联驻宁远县清水桥镇刘家坪村工作队记录着村民在的乡村振兴月例会上的提议。这支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驻村工作队,以“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为契机,列出为民办实事清单10余件,并逐一解决。他们为刘家坪村注入了新能量,村民幸福感不断增强。
“产业旺”带来“收益好”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借助独特地理环境优势,发展糯高粱特色种植产业,是驻村工作队和村民们探索出的新路子。该村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与宁远县农业重点企业圣梁种业有限公司签署收购协议订单生产,打造了420亩优质育种基地。为了获得稳定收益,驻村工作队积极对接中国劲酒等企业,与其建立了年供应10万公斤种子的长期战略伙伴关系,让销路有了保证。
“我们刘家坪糯高粱种子在全国越来越畅销,感谢驻村工作队让我们走上致富路!”望着百亩高粱地,种植大户袁成军兴奋地说道。刘家坪糯高粱产业通过流转土地和与公司入股分红等方式,不仅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带来7.1万元收入,更带动了120户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年均总产值达210万元,年利润达168万元。
为拓宽产业思路,外出学习考察后,驻村工作队又将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带进了村里。通过与中城投集团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协议,在村内安装1500平方米的光伏发电板,不仅为15户参与项目的村民带来2万元的分红,还为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5万元。
“基础强”促进“环境优”
近年来,为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驻村工作队积极引导该村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模式。开启“党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党员为基础设立二级党建网格,实行挂牌包户联系制度,29名党员联系291户群众,确保整治无盲点、无死角、全覆盖。
群众参与抓联动,以村民自治为主导,实行门前“三包”制度。该村开展“卫生文明户”评选,引导村民自行拆除空心房35座,改厕284户,全部实现自来水入户,4名保洁员、5名特设岗位人员负责村内巷道日常保洁,生活垃圾均实现分类转运处理;“法治长廊”促联动,在工作队的争取下,该村新建法治文化广场,增设“感党恩”主题凉亭1座、法治文化石凳10余套、LED照明路灯架100余盏,“机耕道法治文化长廊”“民法典走廊”与依山傍水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潜移默化地筑牢了村民的法治信仰。
“党建红”引领“乡风美”
8月4日,是中国传统“七夕”节。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早早地拎着新婚被褥等物资来到老党员刘顺林家中。驻村队长小唐向村民介绍:“刘顺林的儿子刘剑锋既是一名特种兵,也是一名党员。他们积极响应移风易俗的号召,决定‘旅行结婚’代替传统婚礼,不办酒席、不收礼金,用实际行动当起了乡风文明带头人。”驻村工作队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引导身边人,让文明节俭成为刘家坪村的新风尚。
自开展整治陈规陋习专项行动以来,驻村工作队通过完善“一约四会”制度,成立移风易俗理事会,组织村民逐户签订《移风易俗专项治理承诺书》100余份、以“屋场会、板凳会、沟渠会”等“接地气”的方式召开乡村振兴月例会和破除陈规陋习座谈会10余场。该村成立乡风文明志愿者“红马甲”队,开展主题党日、入户宣传、卫生清洁、矛盾调解等公益活动20余次。同时,工作队积极助力村里创办“红色露天电影院”,通过选映爱国爱党题材主旋律电影100余部,传播“红色正能量”。
一审:吴方明
二审:唐善理
三审:戴 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