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滩区普利桥镇鲁头碑村种植水稻的同时,套养禾花鱼、泥鳅、龙虾、螃蟹等——
“水稻+N”,种出好效益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戴勤 刘跃兵
通讯员 唐元甲 唐吴虞
秋风吹拂,田野绿浪起伏。
9月24日,永州冷水滩区普利桥镇鲁头碑村50亩“水稻+N”晚稻田里,人们钓着禾花鱼,满脸笑容。
今年初,永州市冷水滩区在全区范围内推行“水稻+N”模式,即种植水稻的同时,在田里套养禾花鱼、泥鳅、龙虾、螃蟹、青蛙等水产品,提高种粮效益。
这一新的种养模式,最初在鲁头碑村却推广不开。
之前,村民大多种植瓜蒌,亩均收入有2000多元,比种粮效益高出不少。
种植50亩瓜蒌的雷洋武表示愿意尝试。
他找到股东周芳志、蒋国莲商量:“今年瓜蒌地要换苗,每亩至少投入5000元,不如改种有机稻;干好了,不会比瓜蒌效益差。”
很快,3人统一了思想。
他们组织人员拔干净瓜蒌,改成水田,种植有机稻,并在田间养殖青蛙、禾花鱼和泥鳅。
青蛙吃害虫、泥鳅松土壮秆、粪便为稻田施肥、水稻提供遮阳,生态互补、一田多收。
听说种粮不施农药化肥,还养蛙养鱼,很多村民觉得不可思议。
但不久麻烦又来了。田里养的禾花鱼,不少成了白鹭的盘中餐。
怎么办?雷洋武灵机一动,赶紧买来一台智能驱鸟器,解决了难题。
经过辛苦劳动,迎来了早稻丰收,亩产达476.5公斤。
为让更多村民认可“水稻+N”模式,有机稻收割后,雷洋武与村干部商量,决定在村里开个试吃会。
大家细细品尝,连声称赞有机稻香、糯、甜。一家餐厅按每公斤19.8元的价格,把他们种植的早稻全部收购。
雷洋武告诉记者,每亩稻、鱼、虾的综合纯收入达3000多元,远超种植瓜蒌的收入。
眼见为实,“水稻+N”模式得到村民们认可,大家决定明年跟着他们3个人干。
原载《湖南日报》2022年09月26日05版
https://epaper.voc.com.cn/hnrb/html/2022-09/26/content_1596724.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