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正式实施。十年来,我市移民部门在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关心、重视、支持下,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开发性移民的方针,认真落实水库移民后扶政策,着力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开展智力移民,有效增加移民收入,让水库移民有了十足的获得感,有力地促进了移民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我市共有大中型水库55座,纳入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的农村移民人口为23.3万余人,占全省移民人口的9.5%,分布在13个县(区、管理区)166个乡(镇、场、办事处)1150个村。十年期间,我市投入移民后扶资金20亿元,整合部门投入和地方配套资金1.4亿元。通过发放直补资金,发展移民产业和劳务经济,移民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的1265元增长到2015年的6571元。
加强库区基础设施建设
上梧江乡,是双牌县唯一的一个瑶族乡,地处大山深处,横跨潇水两岸,是典型的山区乡、移民乡和水淹区。出山的公路修通是瑶族乡一万多村民的迫切需求和几代人的梦想。
新塘上公路全长20.43公里,途经2乡5个移民村,工程预算总投入2750.65万元,是上梧江乡近年来最大的一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使这条一万多瑶族同胞翘首以待的致富路早日开工,县移民局在2013年县政府常务会议上提交了《尽快动工修建上梧江公路的请示》,提出将上梧江公路列入2014年全县重点工程项目。双牌县政府及移民部门通过通库公路项目,多次跑部进厅,得到了国家水利部移民局、省移民局高度重视。如今,新塘上公路正式通车,崭新的水泥路在翠峰间盘绕着,忽隐忽现,宛如一条银色的“小巨龙”。 “路修好了,瑶山里的东西能卖出去,外面的客商也能引进来。现在村里的产业越来越红火,水里的短吻鲟和山上的虎爪姜成香饽饽,反季蔬菜和其他果林也发展起来了。”黄泥山村党支部书记盘心为说起通路后给库区带来的变化,如数家珍。
十年来,我市共投入75196万元完成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9700余个。新建、改建道路3536千米,新建、改造电力、通信线路1067千米,解决13万库区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农田灌溉面积8.2万亩;新建和改善移民住房及文教卫用房面积13.3万平方米。库区“行路难、用水难、用电难”问题基本解决。道县、双牌两县8298人被纳入全省第二批避险解困搬迁安置试点范围,现正抓紧实施,中央财政避险解困资金16596万元已全部到位。
大力发展移民产业
“道州脐橙”是道县的农业知名品牌。近年来,道县突出做大做强脐橙产业,发挥品牌效应,提升产业效益。申请注册“橘源”牌湘南脐橙的商标,先后被评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畅销产品奖”、“中国脐橙之乡”、“中国脐橙无公害科技示范县”等多项荣誉,“橘源”牌脐橙的知名度不断提升,为道县移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道县库区开发脐橙面积达7.2万亩,其中已挂果6.2万亩,2015年,全县库区脐橙总产量8.7万吨,实现产值2.6亿元,果农户平纯收入5至8万元,受益移民人均增收1500余元。为有效解决水果丰产不丰收的难题,正实施脐橙原地初加工项目,规划总投资1620万元,已投资34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为2000户果农直接增收3600万元,一斤脐橙可增加销售收入0.5-0.8元。
十年期间,我市共投入4.1亿元用于移民产业发展,库区新发展水果5.5万亩、油茶2万亩、茶叶1.1万亩、大水面养鱼1.5万亩、标准网箱养鱼2400口,发展山苍子、金银花3万余亩、蔬菜2万亩,扶持库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100余个, “道州脐橙”、新田“富硒蔬菜”、“祁阳黑茶”、 “双牌金银花”、江华食用菌、永州山苍子等库区产业品牌逐步打响,全市移民产业年总产值超过5亿元,有效增加了移民生产性收入。
祁阳县黑茶产业纳入了湖南省重点产业发展规划,湖南省自然韵黑茶科技有限公司也被省移民局认定为省级移民龙头企业。该企业采取移民土地保底入股加利润分红的经营模式,已投资4400万元在祁阳县大江库区和人民电站两个库区的移民安置村新建生态有机茶园直控基地6800亩,是全省最大的新种植茶叶基地。创新移民资金投入机制,试点将上级移民产业扶持资金作为贫困移民的企业股金,移民主管部门为移民的股东代表,每年按股金6%的固定比例直至100%返还给当地移民管理部门,再由移民主管部门按照习总书记精准扶贫的要求,分配给相关移民。全部项目建成后,可培训移民8万人次,增加移民就业岗位10000个,带动永州市18万移民受益,实现移民脱贫致富的目标。
新田县利用土壤富含硒元素的优越自然条件,大力发展富硒蔬菜产业,被省移民局列为全省移民特色产业。该县成功引进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广东省东升农业集团注资新田县秀峰无公害蔬菜有限公司并将总部搬迁至新田,在新田实施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绿色蔬菜基地建设项目。集中在金陵水库下游的莲花乡新屋场村、岗上村和龙泉镇挂兰村、源头村、鱼池头村等移民安置较为集中的区域,建成10000亩高标准富硒无公害蔬菜基地。按照“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以每亩土地每年500元标准,租赁移民田土;同时国家给农户每亩100余元的种粮补贴全部归移民,企业还返聘移民300余人到基地就业,每人每月保底工资1200元,实际平均月工资可达2000元以上。新田县库区蔬菜产业开发经验在全省得到推广,蔬菜种植已成为库区移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多形式开展移民培训
“太好啦,我们在自家门口,就可以听教授专家讲课了,以往参加技能培训要到县城或镇里学习,很不方便,现在县移民局不但把培训班搬到了我们家门口,而且所有费用全免,这样的好事,大家心里是充满了感谢。”当日参加道县脐橙黄龙病防控技术培训的移民高兴地说。
近日,道县移民局在库区上关街道向阳爱农脐橙种植合作社和白马渡镇大阳基地指挥部举办为期4天的实用技术培训班。消息传出后,白马渡万亩脐橙基地和上关万亩脐橙基地及周边脐橙种植大户积极响应,纷纷报名参加,参训移民达到400余人。此次培训邀请到了广西桂林柑橘研究所邓明学教授、副研究员主讲当前果农揪心的黄龙病的防控技术,采取授课和实地观察与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十年期间,我市根据特色产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水果、茶叶、油茶、金银花、中药材种植和牲畜养殖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同时结合劳务输出和市内劳动力转移就业,对移民开展了针织、服装、电焊、机床、驾驶以及美容美发等各类技术培训。全市共投入移民资金3157万元,举办移民培训班554期,其中实用技术培训3.8万人次,就业技能培训0.6万人次,实现转移就业7600人,全市库区和移民安置区超过一半的移民掌握了2项以上实用技术。此外,市移民局还对全市移民村主干进行集中培训,切实增强村级班子带领移民群众致富的能力。
多措并举强化移民资金管理
十年来,我市把强化移民项目和资金管理作为移民工作的关键环节来抓,多措并举,确保移民项目管理规范有序,移民资金依法依规使用,持续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实现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近年来,市移民局制定出台了《永州市移民资金县级报账制实施细则》、《永州市移民后期扶持资金投资建设项目预决算管理办法》等移民资金管理制度,出台了《移民后扶项目管理流程与资料档案范本》,为统一全市后扶项目管理及台账管理提供了模本。市移民局加强了对全市移民项目资金的规范化、常态化监管,每一年邀请中介机构对各县区移民后扶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监测评估,每两年对所有县区移民资金内部审计一覆盖,每年省市移民、财政部门抽查部分县区开展后扶稽察和绩效评价。2015年,市移民局对江华、江永等7个县(区)开展内审工作,发现问题50余个,督促全面整改;对省审计厅在审计道县移民资金中发现的问题持续督查整改,制定了《道县移民资金政府审计指出问题整改工作的实施方案》。积极推行移民政务公开“阳光行动”,严肃查处移民资金领域违纪违法问题。全市移民资金管理逐步规范,较好地做到了项目资金专款专用,直补资金发放及时准确。2013至2015年,市移民局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移民资金内部审计工作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