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答卷温暖潇湘——永州民生事业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2016/01/26 14:29:53   来源:永州日报   作者:匡皓

  回望过去的一年,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在眼前徐徐展开,一个个热切的民生期盼在百姓的心坎里如花绽放,件件实事直指百姓最为关心的民生热点,切实提升百姓的幸福感。大手笔的民生保障投入连接着千家万户,受益芸芸众生。

  自“十二五”以来,我市采取一系列亲民爱民举措,有计划、分步骤地破解群众生活难、就业难、看病难、出行难等难题。5年间,人们发现,居住环境改善了,道路出行方便了,看病就医方便了,社会保障更全面了……我市民生事业发展交出的满意答卷,温暖着潇湘大地。

  贫有所济 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更完善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现在的日子过得十分舒畅。”岚角山镇五口井村的刘芳蓉今年61岁,几年前,村里给她办了低保,现在她除了每年能获得政府1300余元低保救助金外,还有每月做手工所赚的钱。“年纪大了,有政府的补助,这些钱够我花了。”刘芳蓉说。

  扶助一户贫困户,温暖着一个家庭;实施一项惠民工程,造福着一方百姓。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全面推进我市民政事业转型升级发展。

  民生连着民心,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的背后,是老百姓幸福指数的进一步提升。据悉,全市目前已构建起救灾救济、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医疗救助、慈善救助、临时救助、社会化救助为主的社会救助体系。全市每年有近100万人次的贫困群众得到了民政部门的救济和资助;城乡低保保障率分别达到7.9%和7.5%,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保障五保供养对象5.32万人。近五年累计救助患病的城乡困难群众280.9万人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5.66亿元;发放救灾资金2.73亿元,救助灾民和农村特困户131.29万人次;发放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和灾后倒房恢复重建资金3.6亿元,帮助43514户农村危房户重建或修缮了住房;散居孤儿每人每月600元和机构供养孤儿每人每月1000元的养育标准全部落实到位,惠及孤儿6430人;救助流浪乞讨人员83251人次,投入救助、救治经费5212万元。

  业有所从 “春风”开启就业门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

  家住冷水滩区仁湾镇袁家村的袁德胜是我市一家电子企业的质量工程师。从2002年南下广东闯荡时起,袁德胜就在家和工作地点之间往返奔波了十多年。2015年春季,袁德胜参加了我市针对返乡务工人员的“春风行动”系列招聘会,在本地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在广东呆了十多年,总是顾此失彼,现在回家工作,既能够照料到父母、孩子,又不耽误工作,可谓两全其美了。”

  “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公益性岗位开发”“创业大讲堂”“百日会战”……一年来,市人社局在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方面实举频出。据悉,2015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数5.8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06.9%;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22万人,完成任务目标111.1%;困难人员再就业人数0.76万人,完成任务目标108%;新增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6.84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14%;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7亿元;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援助率100%;职业技能培训8.04万人,为全年任务的107.2%。

  而针对返乡务工人员增多和全区企业用工急需的特点, 2015年两节期间,全市联动开展了“春风”行动系列用工招聘会,举办各类招聘会150场次,组织进场企业100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8万多个,组织求职人员16万余人,向本地企业成功输送员工近7.23万人;并在全市进行了实名登记的高校毕业生回访率、就业服务率100%,积极组织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见习基地开展见习,及时拨付了湖南科技学院、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和九嶷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度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10.8万元,惠及困难学生135人。

  就业创业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充分就业带来的是群众生活的改善和满意度的提高。

  路有所畅 架起便民桥铺就幸福路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曾几何时,农民群众出行难成为阻碍脱贫、致富的长期瓶颈。

  现今,穿行于我市乡镇之间,纵横交错的农村公路四通八达,车来车往满载着农民丰收的喜悦,一座座坚固宽阔的桥梁架起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向往。道县养殖户刘建国高兴地说:“以前,我们村出村道只有一条又窄又烂的土路,出行十分不便,现在水泥路修到家门口,我们出行和运送农资产品再也不用发愁了。”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惠民、富民的重大民生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到目前,我市建成了一大批通乡镇水泥路(沥青)路和行政村通达通畅工程,农村的生活环境和发展环境大为改观,带动了乡村旅游开发及扶贫脱困。地处双牌大山的桐子坳村,2014年投入100万元对通村公路进行提升改造,带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江华瑶族自治县大石桥乡洪水村是一个仅有184人的贫困村,原来村里通往外界的是一条乡间小道,2015年,在市县交通部门的支持下,村民想方设法自筹资金30万元,共投入300多万元修筑一条7公里的水泥路,为村民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永州新改建农村公路4142.5公里;完成生命安全防护工程125个、处治隐患里程1388.3公里,完成危桥改造592座、渡改桥46座;新增855个行政村通水泥路,行政村通畅率达100%、通班车率达98.2%。

  乐有所享 文体惠民助力百姓幸福

  一场场演出点燃了群众的文化热情;一本本好书给广大民众带来了精神食粮;一场场展览让高雅艺术走进百姓生活;一次次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再掀全民健身热潮……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永州市民享受到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大餐,文体惠民活动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

  近年来,文体设施的建设实现了新的跨越。场馆建设扎实推进,群众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基层文化设施初步完善,建成11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区支中心、4072个乡村网点,并基本配齐了文化活动设备,完成了全市17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在强化服务中,文体惠民工程迈上新台阶。公共文化体育场馆对外免费开放或低费开放,年均送戏下乡760场次,送电影下乡60708场,不断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累计解决30多万多户偏远山区农民收看电视收听广播难的问题;新建 “农家书屋” 5173家;修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993个、健身路径158条;建设“雪炭工程”、多功能运动场、“一县一品”、“江湖山道”品牌项目等45个。

  在群众文体活动中,我市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演出活动,并组织群众开展各种文艺表演,以及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如打造了九嶷山公祭舜帝大典、阳明山“和”文化旅游节、盘王节等省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大型活动。“欢乐潇湘 和美永州”活动每年组织1500多场大小不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参与群众演员达3万人,观看群众近100万人。实现全民文化共享,让文化惠民为百姓幸福加码,让百姓共享文化发展的丰硕成果。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静观永州几年来的发展成果,无不饱含着民众的期待,并凝聚起强大的发展合力。挥别“十二五”,永州书写的“民生答卷”,定成永恒记忆,铭刻史册。继往开来的“十三五”,永州勾画的“民生蓝图”,必将浓墨重彩,更为可期。(永州日报记者 匡皓)


永州要闻

湖南新闻

区县风采

永州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