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下午,推进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工作暨第四批重大项目启动会在郴州市举行。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出席并讲话。副省长何报翔主持会议,省商务厅厅长徐湘平作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推进情况工作报告。永州市市长易佳良、郴州市市长瞿海、衡阳市市长周海兵汇报本市示范区建设推进情况及明年的工作思路,湘南三市有关县市区或园区负责人作典型发言。
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批4年来,湘南三市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额、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等占全省的比重不断加大,产业体系日益完善,平台基础进一步夯实,示范效应逐步显现。2012年至2014年,示范区先后启动了3批共323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规模2406.6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917.7亿元。
会上,杜家毫与各级领导干部分享了自己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勉励大家拿出“拼命三郎”的干劲,真正把心思和精力用到抓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上来。杜家毫指出,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机遇大于挑战,优势大于劣势,要注重学习借鉴先进经验,进一步开阔视野、创新思维,加快形成开放带动发展的格局。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放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若干意见》精神,始终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把中央精神和湖南实际相结合,找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点。要准确把握全省产业竞争的新特点、新趋势,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加强预研预判,未雨绸缪作好应对准备,加快由过去的拼资源、拼优惠转向拼环境、拼服务,着力破解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周边国家“中低端分流”双重挤压的局面。积极对接、主动融入国家三大战略,加快“湘品出湘”步伐,在全方位参与国家战略中开拓湖南开放发展新局面。客观分析开放发展的优劣势,充分发挥“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精神,扬长避短、有的放矢开展工作,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要精准发力做好新常态下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文章。保持务实招商的力度和氛围,发扬钉子精神,打好“亲情牌”、“湘情牌”,确保项目钉准、钉牢,钉出实效,吸引知名企业负责人、技术带头人回湘投资创业。大力扶持优势产业和企业“走出去”,着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要努力把湘南示范区建设成全省开放发展的强大引擎。以问题为导向,勇于改革创新,通过“回头看”,总结经验,分析趋势,制定对策。把项目作为示范区建设的第一要务,打牢发展基础。加快园区、物流、电子商务、会展等平台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模式,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强化资金、能源、土地等要素保障,积极帮扶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尽最大努力降低营商成本。
易佳良在会上介绍,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批四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切实把示范区建设作为科学赶超、开放崛起的重大战略来抓,取得积极成效。2012年以来,全市共承接产业转移项目1506个,其中投资2亿元以上项目83个,总投资170亿元的神华国华永州火电、70亿元的零陵古城文化旅游综合保护开发、20亿元的五矿江华稀土产业园和达福鑫电子信息产业园、台湾高科技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建设;累计利用外资23.8亿美元、到位内资567.6亿元,年均分别递增17.7%和26.8%;完成外贸进出口18.7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9.4亿美元,年均递增69.5%和91.7%,外贸进出口增幅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今年1至8月,全市共承接产业转移项目375个,实际利用外资5.6亿美元、到位内资141.5亿元,分别增长7.9%和10.7%;完成外贸进出口5.63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2.5亿美元,分别增长18.5%和25%,加工贸易增幅高出全省平均增幅12个百分点。
易佳良表示,永州初步规划未来三年承接投资2亿元以上产业转移项目100个;利用外资36亿美元、到位内资650亿元,年分别增长12%、10%;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0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20亿美元,年分别递增15%、30%。
会上,湘南三市启动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第四批重大项目101个,投资总额723.3亿元。我市共启动33个项目,投资总额169.4亿元。
副市长罗双全出席会议。